黄河原本是分成七段,各有龙王坐镇的。一个是给年轻的龙王们工作反正工资不高, 另一个则是为了收拢所有死在水里的魂魄, 送到地府去好好安顿。
龙王带领夜叉和虾兵蟹将更容易在水里施法办事。
伴随着黄河连年泛滥,数十位龙王的心态崩了。看见鬼不可怕, 可怕的是这些鬼畏惧委屈, 还觉得进献的祭品不管用。问题是水灾不是龙王搞出来的, 是河道没有疏通,是河堤荒废,以及上游泄水量增加导致的。人间不修河堤, 不种树护土, 那祭什么都没有用。希望这个新的朝代能把两岸河堤修好。
新上任的小龙君带了自己的小部队, 其中有一个美貌的夜叉, 就是卫子夫。她的脸上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身上的衣裙变成了七彩的鳞片裙,可以变化成大鱼,也可以变回人的衣服, 甚至能脱掉拿去刷的闪闪发亮。
交接之后,小龙君目送二大爷飞走, 此时他的虾兵蟹将们接管了整片领地, 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海虾海蟹的寿命极长, 活了五百岁的大龙虾来到淡水中,正在晕水,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 夜叉往他们身上撒盐缓解症状,通常都要趴几天才能恢复行动力。
淡水中的士兵通常是江豚,还有年深日久的大鱼,常年吸收日精月华,偷听船只中的谈话,和淹死的鬼聊天,渐渐补足精魄。
“我听说有人把黄河称为母亲河神称为父亲有这种事吗”
“有,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小龙君疑惑的翻看卷宗“每隔两三年闹一次灾,为什么还要有这种说法”
这件事,不论是他的老师崖山跳海殉国的一个文武双全心态很正的才子,被龙君的父母扣下教流行文学,还是随行的管家、以及御用的商人卫子夫都想不出什么合理的理由。
小龙君自己想出来一个理由“一定是因为母亲容易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黄河容易莫名其妙的泛滥吧”
龙君的母亲虽然脾气很好,但他云游天下时见过很多莫名其妙就开始咆哮的妇女。
卫子夫微微一笑“有时候父亲也会莫名的发脾气。”
小龙君“凡人的父亲不是在外面赚钱养家吗”他在变成鱼浮上水面时,常常听到船上的男子说跑船几个月没回家了,不知道孩子还认不认识自己。
老师“龙君常年居住于江湖中,偶尔去人间盛会上游览,所见之人主要是商贾和来往官船。凡人除了行伍和商贾之外,大多终生不离开本乡。”
“原来如此。”小龙君摇身一变,变了一条大白鱼,去巡视自己的水域。
皇帝们的情绪和立场很少有真挚且统一的表达出来的时候。现在有两件事除外,一个是期待朱元璋收服幽云十六州,另一个就是摩拳擦掌的等着罗贯中。
众所周知,凡事一旦沾上演义,就等于是除了真有其人之外,其事情都属于编撰,从人物性格、能力到人物关系,就都不真了。罗贯中不一样,他不是单纯的胡编乱造,他很巧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混在一起,引人入胜,你如果要考据,还有不少事是真事。
楚汉演义中,把许多民间故事和自由发挥创造的事融汇在一起,刘邦可是头一次知道自己还想过得到虞姬,他寻思着这事不太对劲,就算是历史上真有这个机会,也不能要。那太有损形象了。
罗贯中似乎不在乎任何一个皇帝的形象,他奉蜀汉为三国正统,但刘备不是很开心。看着正文掐指一算“这么算下来,我可不是皇叔,我是他孙子。”罗贯中没数一下到底多少代吗
诸葛亮痛心疾首“您知道现在有多少认为我会借东风吗”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认真、惊觉、分析推理、毅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我靠的不是能掐会算。什么锦囊妙计,真是无中生有世间事千变万化,有谁能预料周全,将领之所以宝贵,就因为他们能临机应变,在关系大军性命的时候做出正确或错误的选择。
他愤愤的拍桌“按照三国演义中所写的诸葛亮,没能出祁山,没能定鼎中原,那就是能力不足。”这可不是天命,赢了的才是天命。上天哪有这般无聊。
刘备安慰他几句,忽然又想起刘禅“我当年对刘禅太苛刻了。”当时只觉得他不好,那是我没见过什么是真正不好的皇帝。相比之下,刘禅信人用人,体面的安排武侯的后世,又体面的投降,虽然投降过早,就权当他冷静分析之后不费徒劳的功夫。
诸葛亮点点头,深以为然,他当年就劝过,只是没劝住。这也正常,不是第一次没劝住了。
曹叡怅然“有多少人认为洛神赋是”是我叔叔暗恋我母亲吗真不是啊他就是单纯的抒发情感而已。这个事倒不是罗贯中编的,我死后不久就有人这么认为。我娘貌美无双,和曹植写了一个美貌仙女,有什么关系避嫌也不能避到这个份儿上。有个漂亮嫂子的文人,就不能喝醉了写漂亮姑娘他的崔氏也很美啊。
周瑜一脸淡定“我头一次知道我是气死的。”就古往今来的神童来说,成名太早的就容易死。更何况根据医馆的调查结果,他可能和唐朝全家一个毛病。
孙策优哉游哉的喝着甜汤,他没什么话可说。
再往后的皇帝们,各自生气。
李世民看自己还算可以,反倒是杨坚更惨一点,简直是杨坚被女人坑害的一生。把因为政治立场不合而废太子这种大事,简单的写成了因为独孤皇后偏爱二儿子,杨坚虽然好色但是有悍妇管辖,在悍妇死后不久就把自己糟蹋死。他的后妃们,被杨广夺魁,然后被各路诸侯瓜分,李渊被其中两个妃妾诱惑,不得不谋反。
李世民看的满头问号,头发都快被问号变卷了。
争霸天下这种大事,怎么可能仅仅和两个女人有关呢
我姐的故事倒是没少,我阿耶为什么被写的这样窝囊
争霸期间的故事虽然有些离谱,有些不该出现的武器,但这种艺术性的加工还可以。纵然程咬金气哼哼的表示自己不用板斧,还是能看得下去。毕竟关系和性格大差不差。
罗贯中写打仗的场面写的真不错,虽然有时代差距,但一看就是真见过打仗的,不是那种坐井观天的文人。
再往后看,看到天下大定之后,那两个妃妾又与太子和李元吉偷情,定计要杀秦王,秦王李世民深夜散步时听见了声音,想提醒又怕骨肉至亲,把自己的腰带系在门口,提醒哥哥说自己知道了。那俩妃妾直接拿着秦王的腰带说秦王昨夜欲图不轨,皇帝就信了。
李世民把书扔了“全都是蠢人。阿兄不会做这种事,李元吉倒是差不多。他以为皇宫有多小宫妃能随意进出东宫退一步说,我深夜散步去太子宫里,我带刀了吗”
长孙无病本来在旁边写文章,被他扔吓了一跳“早跟你说了,别看着东西自讨没趣。”
“宫制的腰带款式相差不大,又不留名,谁知道那是谁的腰带再退一步,就算我留下了,阿耶能相信她们的蠢话吗”他或许会怀疑我对皇位图谋不轨,但他绝不会怀疑我欲图不轨。
“再退一步”那俩妃子说她们奋力抵抗了秦王,阿耶居然信了
如果仅仅两个女人都能抵抗住我,他还担心什么。
长孙无病笑的花枝乱颤“别退了,再退就掉坑里了。你看看后面的。”
“不看,再往后该是雉奴和武氏了。现在真是,纸也便宜,印的也便宜,都变得这么长。”
魏晋时期的故事很短,几百字千余字一篇,到唐朝的稍长一些,几千字一卷,到宋朝有一本。到现在,一尺高的一摞。宋朝的活字印刷,元朝的木刻活字和转轮排字盘,就造就了长篇。
“你跳到安史之乱后面,看郭子仪他们打仗。”
“算了。”李世民悠然叹气“朱元璋此人运气和眼光都很独到。”
天下英才何其多,开国皇帝只从自己老乡中寻找,就够用。正如刘邦的开国功臣大多在沛郡,云台二十八将大多是南阳人,曹操的谋士是他老乡颍川人,朱元璋在老家招募的班底中凑够了开国功臣,还有侄子和义子。
每每看史书,或是日常散步时,看到那些失败者感慨自己这里没有人才,人才到跑掉对面去了,他就觉得很好笑。人才为什么跑到对面去为什么别人在亲戚和乡党中能凑够称王称霸的部属如果认为是谋臣勇将成就了帝王,那就错了,大错特错。
阎君们出来散步透气,方法各不相同。有人就地打坐,有人去高台上观星望气,有人提着小锄头给自己那一亩蔬菜松土这位阎君就爱种地,有人看书休息。李世民则是抓紧时间看。
有人路过门口,听到他的话,搭话道“刘基给他说了义军九恶,没被杀,朱元璋真开始整顿军纪,那次我就知道朱元璋稳了。”
自古以来,起义的部队中都有人说了实话,指出弊病,然后被送到地府报道。
阴兵通常不与活人混居,会影响活人的健康,唯独在军营中例外。时常可以路过,探听情况,也为了阴间调兵做好前期准备。
朱元璋的檄文中写“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此时距离石敬瑭割让有429年,岳飞在地府住了225年,南宋灭亡88年。
明朝只用了一年,就收服失地。
三呼过河而亡的宗泽,每次出门都能听见有人弹唱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以及无数宋朝的孤魂怨鬼,纷纷狂喜狂欢,开始赞美朱元璋。
不论是赞美明朝皇帝本人,还是歌颂这个事儿,总之就是夸他夸他夸他
文人们虽然接受了地府的教育和风气,还是难改本来的习性,不敢直指自己当时的皇帝不好,原先只能夸前朝的皇帝好棒棒,现在还可以夸后来的朝代的皇帝很棒棒。前后两边的皇帝都夸了,中间剩下的就是低谷。
洪武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
不是科举制八股文取士,八股文也不是他发明的。他开始大力资源,让清贫的寒门子弟求学、为官。
原理很简单,以宗族抱团的形成门阀,依附长官和提举人的成为党争
他认为皇帝应该是官员唯一的靠山。
这就好比皇后煮疙瘩汤,所有抱团的的都得打散,抱团抱的太大了就直接乱刀改成面片也叫剥皮填草。
自古以来,到了县级以下,收的赋税钱粮收的上来,但当地豪绅宗族不可避免的介入司法,宗法和国法始终在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