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海留下一大堆东西之后就离开了,他和楚辞约好,两天后派马车来接楚辞去镇上。
楚辞目送他们离开之后,就朝屋里叫了一声“娘,大嫂,小远,你们出来吧。”
她们三人从屋里走出来一看,院子里竟然堆了这么多东西,顿时都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良久之后,楚母才开口“小二啊,他送那么多东西给咱们,是不是想让你干什么啊”
上一次院子里堆得这么满还是楚辞考上秀才的时候,那时村里每家每户都送了东西过来庆贺。现在只一位少爷就送了她们这么多东西,楚母心里有些不安。
“娘,您别担心,这不是坏事,他就是想让我传授点考秀才的经验给他。我答应他,过两天就上他家里去。”
“这,万一他学了还是考不上怎么办呢到时候会不会怪你”楚母多少也知道一点,这秀才可没那么容易考,不然她儿子考上秀才时,大家的反应不会那么大。
其实在这一点上,楚母是误会了。人家之所以反应大,为的是楚辞的年龄,而不是他秀才的身份。
一个普通学子想要成为秀才,要经过县考,府考,院考这三关。科举制度刚出来时,每次考试都需要考五场,这大大的消耗了人力物力,于是本朝建国之后,言明要简洁行事。于是缩减为每关只需考一场就行了。
只是考试虽减为一场,但难度却相差无几,试卷上的题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对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来说,时间太紧迫,题目根本做不完。待锣响之后只能遗憾离场。
楚辞和张文海交谈时了解了一下他大概的水平,发现他其实已经将考秀才试所需的那几本书都背掉了。只不过实战能力比较差,破题解题时的角度也不太对。楚辞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他定能有所进益。
“怪我倒不太可能,毕竟科举一事大多都是尽人事,听天命。我只需要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其他的只能看他自己了。”楚辞毫不在意,毕竟就算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成材,他一个凡夫俗子,哪能那么严苛地要求自己
楚辞见他娘和嫂子都呆在一旁不知道怎么动手,就把东西都打开来看了看。这一看,他发现这张家人挺有意思的。
张家送的东西里,吃的有三十斤猪肉,两条五六斤重的鱼,两只母鸡和十几斤羊肉。除此之外,还有几封糕点糖果蜜饯一类的,外加一坛子好酒和一包茶叶。用的东西有两匹细棉布,几卷彩色的棉线,一包各种型号的缝衣针,甚至还有一面大铜镜。
总的来说,就是接地气。
但是这里面又有一根老参,据楚辞看,大概有五六十年了。参香浓郁,品质上乘,光是这一样就得百两银子往上,还是可遇不可求的那种。
楚辞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从这送礼一事上来看,张文海他爹,就是一个聪明人。
楚辞当下就把东西分了,吃的东西全都拿给他娘,让她收到厨房里去,该腌的腌,该熏的熏,该挂起来的就挂起来。
用的东西则给了他大嫂,让她帮家里人都裁一身新衣裳。铜镜也给了他嫂子,这东西到底还是女人更喜欢。
给之前他照了照自己,觉得不太清楚,但是比用水照更好一些,隐约能看出原主的眉眼和自己本身是有些相似的,只是更显稚气罢了。
沈秀娘得了铜镜,心里确实很激动。她这辈子也就只照过一回镜子,还是她成亲那日,她娘觍着脸从她远房表妹家借来用的。现在她自己竟然也有了一面,比之前那个还要大上一些。
这东西若用的好,以后她生了女孩还能当陪嫁送出去呢。沈秀娘想到这里,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楚小远闻到那些甜甜的香味时就馋了,这会见他奶奶把东西全收了,立刻就撒娇卖萌求投喂去了。
楚辞自己拿着那个装着老参的木盒,把它妥善地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这东西还是他来保管,以免被当成萝卜炖了汤喝。
这两日,楚辞将原主之前考秀才的书全都看了一遍,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虽然他脑子里有原主的记忆,但他还是希望能自己学进去再在脑子里融会贯通。
考秀才一定要熟背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和左传这几本书。这些书字数总和也才四十几万字,楚辞花了大半天的功夫也就看完了。
其实他在现代也看过这些书,要知道他们系的那位老教授开起书单来是从不手软的,而且他讲课时很跳脱,讲着讲着就突然跳到某本书的内容上去。你要是不把他开的书单看完,很容易跟不上他的节奏。
楚辞将书重新塞回去,然后收拾了一个小包袱,明天就等着张文海他们家来接人了。
许是这两日张文海已经等的很着急了,这天天刚微微亮,张家的马车就已经停在外面了。
幸好楚辞心里早已有了准备,他此刻正在吃早饭。有了张家送来的吃食,他们家这两天简直就像过年一样,顿顿都有肉吃。今天早上吃的也是肉馅的大包子,闻起来喷香喷香,吃起来满口流油。
楚辞包了两个给等在外面的车夫,那车夫呵呵笑着用粗糙的大手接过,然后揣进怀里,准备带回去和家里人一起吃。
“这位小哥,你坐好了,老汉我要赶车了。”车夫笑着说了一声,然后扬起鞭子在地上抽了一下,马儿就“嘚嘚”地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