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周父周母是不同意的, 但耐不住张芸芸闹,而且她话说的很绝。
“建国拼死拼活保家卫国,你们就在老家欺负他媳妇,还吸他的血吃他的肉, 养父母就算了, 还要要哥嫂弟妹,你们想活活累死他吗你们的良心呢, 被狗吃了吗建国有你们这一家人真是倒了血霉。我可不会往你们欺负我们夫妻俩。”
话说的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周父周母气的倒仰,哆嗦的说不出话来。
最后还是张母觉得有点过了,制止了才停下来。
此时周父的脸色灰白,“分现在就分。”
周母唉声叹气,“当家的”
“难道你还想让人说你吸老二的血吗”周父不满的打断周母, 他一辈子的老脸都丢尽了。
虽然他也知道, 这不关老二的事, 老二肯定不会这么想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但他的媳妇都这么说了,自己难道还能当没听见吗
他老周家是造了什么孽啊。
娶了个这样的媳妇。
大队长看周父这样,有点不忍, 看到周爷爷和周大伯也过来了,就让他们上去劝劝。
周爷爷摇摇头不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本以为老二家有个出息的建国,眼见日子好起来了, 谁知道又闹出这一出。
周父也干脆,当即就叫了大队长作证,当场就把家分了。
本身家里有的东西也不多,张芸芸住的那间屋子归她和周建国,厨房暂时共用,给了她一个旧锅,两个碗两双筷子和几个盘子,然后分了她半年的口粮,可以支撑她一个人吃到夏收的,最后她房间里的东西都算她的。
这家就这么分了,张芸芸拿出100块钱给周父,周父也没要,他丢不起那个人。
人家不是说了嘛,这是她的嫁妆。
没错,聘礼也算嫁妆的一部分,只是这年头大家都穷,必要的时候都会拿出来先把日子过下去。
像张芸芸这样,做的这么绝的,少有。
周父硬气,说不要就不要。
因为这事,还落得周母的埋怨,本来自家儿子挣的,她凭什么不能拿。
但周父是一家之主,又见他气狠了,不敢火上浇油。
但对张芸芸就没那么好心了,不打也不骂,直接无视。
周家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无视张芸芸,整个周家上下,就没一个人和她说话的。
但张芸芸才不在乎呢。
没人看着她更好,正好方便她出门。
身上有钱了,张芸芸就想到了重生前听到的说法。
说是这个年代虽然抓的很严,但也不妨有投机倒把的人,只要小心就能挣得盆满钵满。
改革开始之后,很多人之所以能迅速富起来就是这时候累积的资本。
她都想好了,现在就开始赚钱,等开放后,就自己开一家服装厂,卖自己的品牌,然后趁着东风,进入房地产行业。
而且那时候想必建国已经是团长了,也能给自己庇护了,不怕没有靠山。
于是张芸芸变得早出晚归起来。
周家人发现了,但没一人在意,还以为她是回娘家呢,回就回吧,反正建国不在,她回娘家也没什么。
因为有之前打架的事在,也没一人愿意去张家问问。
事情就这么被张芸芸瞒过去了。
不过这事林夏并不知道,她已经和四爷回了厂里。
他们一回去,立马就有人来找四爷,有商量事情的,有问技术问题的,也有拜托四爷帮忙的,不一而足。
林夏帮忙倒茶时听了一耳朵就没兴趣了,有这些应酬的时间,她还是好好写一篇稿子吧。
放假在家里玩的太嗨,后面又帮着四爷计算参数,她已经快一个月没寄过稿子了,报社已经写信来催了。
主题她已经想好了,一篇写春节场景的,主要目的是歌颂新中国给百姓带来的美好生活,因为有了dang,过年才能甜。
另一篇算系列文,就写农用机械生产追踪报道,一来是为马上要生产的农用设备扬扬名,二也是表扬一下现在工人的吃苦耐劳。
还有一个隐晦的意思,就是说厂领导眼光好,有大局观,有魄力。
这个完全可以分几篇来写,有前期设计遇到的困难,有领导排除万难的决策,有工人生产的艰辛和热情,还有完成后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等等。
也不是林夏非要拍马屁什么的,只是四爷设计的农用机器确实非常好用,对辛苦的农民和开荒的兵团来说,能给他们很多帮助,节省很多力气。
报道出来,传播的范围一下子就广了,大家也能早点用到。
这是林夏对四爷的解释。
但有一点林夏没说的是,就是四爷这样格外讲究实务的皇帝,当年也不可避免的在人拍马屁的时候高兴很多,何况是现在厂里的领导们。
他们的确是怀着一颗公心在做事,但哪怕再怎么热爱自己的工作,被报纸点名赞扬,肯定也会很高兴。不仅面上有光,对以后的晋升之路也有莫大的好处。
他们升上去了,四爷和林夏这对功臣能忘了
那绝对不能。
这事林夏没说,四爷肯定是看出来了的,但他也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