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也算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了,虽说表面上看上去,李老板好像貌不惊人,甚至还有些“老实木讷”,但实际上,李老板的骨子里天生就带着一种“赌性”。
八十年代初,他脖子上挂着一个照相机,满大街游荡着帮人照相赚钱。
等攒了点钱后,他就开了一家照相馆,然后又开了一家冰箱配件厂,再就是开了一个冰箱厂。
每一次,都不是把之前赚的钱、攒的钱,全部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业中,也可以说他是把把都“梭哈”,不给自己留任何的后路,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他每一次都“赌”赢了。
靠着屡战屡胜的创业,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李老板就已经攒下了千万家产。
这可是八十年代的千万富翁哦,虽说后来因为大环境的事,他“捐”了冰箱厂,带着两千多万现金去鹏城上学去了。
不过在进入九十年代,大环境稳定下来之后,他再次投身创业,又搞起了摩托车制造厂。
有一天,他突然觉得,“既然都是车,摩托车能造,那汽车应该也没问题吧,不就是四个轮子一套沙发的事嘛”!
对于一家没有任何资质的、还是民营的企业来说,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造车,首先得拿到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然后还要有钱,造车可是个烧钱的大项目,不是说投个千八百万就行的,至少都得几十、上百亿来算。
再就是需要有工艺技术,以及与之相关配套的、上下游的产业链。
红星是个“bug”,这个暂且不提,在兔家以前,造车那可是国企的专属,从来没有民企、有资格能参与进这个赛道中,吉利可谓是成为了那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的李老板,并没有造车有多大的难度,想到,也就干了。
执拗的他,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造个汽车而已,这有什么难的?”
的确,时间也佐证了李老板的话,他用满大街跑着的吉利汽车,告诉了所有人,“造个车而已,这有什么难的?”
于是,就在今年(零壹年),李老板的吉利,拿到了除红星汽车这个“bug”之外,兔家民营企业的第一张汽车生产许可证。
从牟昱辰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唐伟东不知所谓的笑了笑说道:“好啊,竞争对手越多才越好嘛,大家一起联手,才能把乘用车市场给培育起来。”
“市场做大、变强了,那对大家才更有利,大家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嘛。仅凭这那几家国企,……”
唐伟东忽然轻蔑的笑了笑说道:“真不是我看不起他们,单凭他们,你就是再他们给八百年的时间,他们也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市场来!”
“当然,我不是说国企的存在不好,但国企的属性是‘托底’,在进取性上还略有不足。嗯,这一点比起民企来,他们可差远了!”
牟昱辰也笑了笑,应和着说道:“是啊,国企躺着都能活,干嘛要去冒那个犯错的风险呢,可民企就不同了,他们一旦要是想躺下,那可就离‘死’不远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