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都管笑道:“你二哥不知是否留京作夏课秋卷,但入冬前定是会回苏州的。”
夏课是指春试落第举子寄居在京,课读为文,称为夏课。秋卷是指期间所作的文章。
反正都是一个意思,在京请教名师指点,温书数月,以备来日再考。
但别人都是被动落榜再考,唯独二哥主动落榜再考。
章越道:“这么说来,让我回苏州也不是二哥的意思了。”
老都管此刻脸上笑容不见了道:“三郎的意思,莫非有什么顾虑?”
章越道:“老都管容禀,叔父夫人抬爱小侄,小侄实是受宠若惊,但如今小侄方入县学,课业甚重,实是一时抽不开身。”
老都管闻言一愣,随即笑道:“怪我,怪我,之前来得急,一时没有说清楚。老爷交待我原话是如此,‘三郎是个读书苗子,万万不可耽误了,你告诉他他一旦来了苏州,就安排他入苏州州学以就学业,家中也会为他遍请名儒’。”
苏州州学啊!
章越不由心动,这是天下闻名的州学。
苏州州学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胡瑗的苏湖教法,他在苏州湖州两地所创立分斋的教法,被范仲淹立为太学及天下州县学的典范。
在省试之中,凡有十之四五的学生,都出自胡瑗的门下,他的学生包括了如范纯仁,孙复等名臣。
而苏州州学也因此跃升为仅此于太学,府学的存在。
但是章越感觉这背后有什么蹊跷。
这时章实道了一句:“苏州的州学,也未必胜过多少浦城县学多少。”
老都管笑道:“大郎君有所不知,若能进苏州州学,天下士子都求之不得。只是州学一般不收外地士子,也是地方官员看在太爷和老太爷面上通融一二。当然三郎在苏州求学之资,由我们一力承担。”
章俞是吴县主薄,吴县又是苏州的治所,更不用说还一位从大理寺丞位子致仕的老太爷,虽谈不上世代簪缨,但也是两代官宦。
本地官员肯定卖他们面子。
“这我不说了……还是看三哥主意吧。”章实叹了口气,抬头望了望这家里上下。
“我出去走走!”章实声音有些哽咽,站起了身。
章越看着章实的背影似觉得有些萧瑟伤感,一时不知如何言语,这时一旁章丘拉住章越的手道:“三叔,苏州哪有自家好,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
于氏闻言不由失笑道:“你这孩子,咱家何时成了狗窝。”
章丘不高兴地嘟着嘴道:“我舍不得三叔走嘛。”
老都管道:“小郎君生得真俊秀,来,我这有处好玩器物,拿着收下。”
章丘退到了于氏身旁摇了摇头道:“娘教我平白不能收人东西。”
“我与你爹娘都是一家人,难道爹娘给你的东西就能收?”
章丘摇了摇头道:“收了人东西就要听人的话,我听爹娘的话无妨,但别人的话就不一定听了。”
老都管吃了一惊心道:“章家的男儿除了这大郎君,都不可小看。”
嫂子笑道:“叔叔,你看你这才方考入了县学。我倒不是不让你去苏州求学,只是你年岁尚小,千里迢迢的去苏州,多有奔波,不如等一二年,等身子结实了再去不迟。如此也不辜负了叔父叔母的美意啊!”
“娘子说得是!”
此刻章实不知何时已走进来,眼里亮晶晶的。
老都管道:“三郎,你的意思呢?”
章越正欲开口,老都管已先道:“三郎,我之前听说,你以第一考入县学,录取之日正值你二哥放榜之时,我猜多半是县令看在二郎君中进士的份上这才……呵,一时胡言乱语,若我说错了,先给三郎赔个不是。”
“并非如此……”章实急欲解释,却被章越伸手一止。
此刻章越已站起身来,不知为何眼泪冲到眼眶前,他却生生忍住。
“县令是不是看在二哥面上,谁也不知,也无从揣测。不过老都管让我去苏州,以弥补叔父二哥心底对我们一家的愧疚,此大可不必。如今我们过得很好,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都好起来了。至于叔公,叔父,二姨,我们自是想念,但是有二哥代我们一家在外尽孝也是足矣。”
“不论叔公,二哥,老都管如何看我的,但读书嘛终究是自己的事,我将来会去苏州找我二哥,但不是你们请我,而是凭自己本事走出去,这闽地的山再高也没有天高。言尽于此!”
“请老都管替我向叔公,叔父,二姨问好。”
老都管面上也有几分歉意道:“你瞧话都说到哪了,倒是我说错了。三郎我看得出你是聪明人,聪明人不将路走尽了,你不再考虑一二?”
章越摇了摇头,然后背身上楼。
这一刻他方才以袖拭泪骂了一句:“走着瞧,莫欺少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