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锦点点头,眼泪夺眶而出。
这两年,她受了太多的委屈。
无处可以倾诉。
甚至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她本不想这样的。
现在好了,苦尽甘来。
终于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
张老夫人,总是能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但是,朱棣担心她情感上过于软弱,影响到理性判断,将会面时间缩短到半个时辰。
“你太过冷血”,妙锦抗议道。
“晚上,我会变成燕庶人”,他意有所指的笑道。
妙锦的脸倏然一红,他夜里太能折腾了。
陈瑄督海运至辽东,中途遇倭寇,追击获胜。
朱棣问妙锦,“此事,你怎么看?”
“倭寇之事?”妙锦问道。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打击倭寇,需要打造一支精锐之师,建造海船,训练水师,都花费不少,但是肯定能想办法从中找到财路”,妙锦突然想起了王家庙的事儿。
那次之所以能顺利得手,有炖花了点儿不大能摆上台面的小心思。
先是给王家造成心里恐慌,然后在附近布置兵力,等着他们犯错,最后一网打尽。
“如果迁都北平,需要运输大量物资到北平,海运风险太大了,花钱也多,而且万一出事,划分责任也是个问题”,朱棣道。
“不用海运,难道要修运河?”妙锦问道。
“大臣们还在商议”,朱棣道。
“陈瑄总督海运,走海路向北平、辽东运送粮食,在直沽建立巨型粮仓”,妙锦自言自语道。
她突然想起了方国珍的故事。
“当初方国珍逃到海上,幸亏先帝手中有一支精锐水师”,妙锦说道。
“你认为不能停止海运?”朱棣问道。
“为什么要停?”妙锦反问。
“当然是花费太大,你抛开一个庄子、一个店铺的想法,去看整体,一年能产多少粮食,能建造多少艘海船,能调拨多大财力去支撑水师的开支”,朱棣道。
着眼于整体,这对于妙锦,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她还不太习惯。
妙锦答不上来。
朱棣笑着说,“抽时间让夏原吉给你讲讲,户部的日子过得多紧巴”。
妙锦想起另一个问题,“张辅获胜归来,打算怎么赏?”
“进封国公”,朱棣毫不迟疑地回答。
“他是支持太子的,老大和老二之间,要如何平衡?”妙锦其实更想知道,皇后给她编织了一个怎样的网,等着她钻进去。
“驾驭能臣良将,是为君者的本事,老大能让张辅真心效命,也算他能力不俗”,朱棣回答。
“老二不会甘心”,妙锦道。
“老二的心思,我都清楚,他最近和有炖走得很近,想把有炖拉拢过去,这个傻子,他拿什么让有炖卖命?”朱棣道。
还是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有炖。
妙锦没有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