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可惜了
现在加入新集团,不只有丰富的发展资金,还有丰厚的利益。
名与利,他都唾手可得。
换了谁都会兴奋。
“好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你还有什么问题?”徐良道。
“徐总,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炬集团想要发展起来,只靠我一个人根本不可能,还需要全公司同仁的共同努力。
所以我希望您能拿出一定的股份设立期权池,奖励那些对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徐良赞许道:“难得你还记得自己同事,不错。
至于期权奖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拿出15放入公司期权池。
具体这部分期权怎么发放?
谁有资格享受?
你回去后充分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拟一份方案过来。
公司会根据你们的方案,制定最终的股权奖励方案。”
“好的。”
“还有其它问题吗?”
“没有了。”
徐良点头后,“公司准备对湘火炬和合金股份内部的蛀虫展开集中清理,你回去后配合一下。”
彭胜宇心中一震,连忙答应。
“另外,你是火炬集团ceo,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拥有部门总监、分公司总经理以下人员的任命权,以及更高级别管理人员的建议权。
财务方面,2000万以下的投资,不需要总公司审批。”
“谢谢您的信任。”
彭胜宇心中振奋。
在德隆的时候,他连100万的财务权限都没有,人事权更是操于总公司手中。
要不是他颇受唐万新看重,根本不可能带领合金股份走到现在。
“好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彭胜宇迅速站起身,“徐总、姜总,那我就告辞了。”
“时间不早了,吃完午饭再走吧。”
彭胜宇也没拒绝。
一起吃完午饭,在汉华中心参观了一圈后,彭胜宇便急匆匆拿着湘火炬的尽调资料离开了。
“你觉得他能胜任火炬集团ceo这个位置?”
办公室里姜晓阳问道。
“不知道。不过他是我们目前能找到,而且可以放心的唯一人选。”
“黄平呢?”
“他是个优秀的企业家,但他跟德隆和唐氏兄弟牵扯的太深了,很难从这场旋涡中脱身。”徐良叹道。
黄平是德隆入住湘火炬后第一任董事长。
也是德隆内部少见的优秀职业经理人。
德隆接手湘火炬后,公司积压了数十万只火花塞。
这批火花塞的质量达到了国内行业标准,但低于公司新制定的质量标准。
扔掉吧,可惜。
销往市场,又怕影响信誉。
怎么办呢?
几個大聪明一合计,干脆打上老的品牌标志,卖给那些对价格更敏感的客户。
这样能给公司减少上百万的损失。
这个办法放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更多商人眼里,恐怕都是千肯万肯,为企业创收,减少损失的优秀案例。
而且还认为一举两得。
但黄平不一样。
并没有为了利润放弃原则。
为了强化质量意识,他组织了一场‘湘火炬3·15特别行动’。
把全厂的人集中到一起,然后用一辆十吨重的压路机,把价值100多万的火花塞碾成了碎片。
这个跟海尔砸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举动,彻底扭转了湘火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把i9002标准贯彻了下去。
在他管理湘火炬的三年时间里,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
不过,
一个成功的管理精英,仅仅是抓好质量,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这是一个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年代。
所以,质量好,还能有市场才是真的成功。
黄平也是这么做的。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他也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98年,湘火炬加入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协会。
这个世界上最有实力、最具权威的机构,在华夏仅有7个成员,湘火炬是其中之一。
可见其珍贵难得。
更重要的是这个举动,彻底打开了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为湘火炬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这只是湘火炬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的措施之一。
在黄平的努力下,湘火炬生产上严格控制支出,大宗原材料就进货价格比上年降低了10。
技术公关,内部挖潜,节能节耗,让火花塞制造成本下降了9。
这一进一出,就是20的毛利润。
1998年,湘火炬的净利润达到史无前例的253,后面也再没有达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