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果然如崇光帝所说, 恰巧就在他封笔的前两日,当沈文晖从消息灵通的郑渊那里,得知了早朝时突然有几位大人提出辞官归乡,心里也就明白过来了, 看样子, 这出“引蛇出洞”的好戏算是完满谢幕了。
随着崇光帝的封笔,朝中大臣也正式进入了过年的状态,暂时不用再去当职了, 当然, 早在他们节假之前,大街上忙着采办年货的百姓,便开始为着过年的事情,添上许多年味儿了。
今年对于沈家人来说, 算得上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不仅是沈文晖在仕途上有了建树, 就是家中两个孩子的婚事也都纷纷有了着落。
于是乎,年夜饭上, 老爷子难得在老太太默许的情况下, 念叨着家中越来越好的境况, 喝得微醺,兴起的时候,还非要拉着自家孙子一道,沈文晖无法,只得依言作陪了。
沈明泽再理解不过自家爹的心情了, 对他来说亦是有这样尘埃落定似的踏实感,只不过,念及瑛娘不喜他喝酒,便只是悄摸地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喝了两杯罢了。
瞧着桌上父亲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沈文晖和陈婧姝不由得对视一眼,眼中都盛满了笑意,以后的日子,要是都像这样平静安详,该有多好啊
按理来说年夜饭过后是要守岁的,只是两位老人家年纪大了,熬不得那么晚,便先回房中去休息了,陈婧姝又有身孕在身,便是她情愿,宋氏也不会松口的,几乎是半赶着让沈文晖赶紧送自家媳妇回房休息去。
“那日你去老师家送节礼的时候,回来脸色不算好看,我也就忘了那回事儿了,卢家那天过来送礼,卢公子和他母亲都过来了。”陈婧姝一边帮着自家夫君褪去外衫,一边如是说道。
沈文晖一挑眉头“如何”不需多说,陈婧姝也是明白这其中意思的,接着便道“那日是祖父和爹去招待卢公子的,我只是和祖母还有娘一道见了见那卢家夫人罢了。
瞧那做派,虽说是妾室,但想必先前也是正经人家的闺女,或许因着在正房跟前讨生活久了,行事间难免有些畏首畏尾的。
不过,感觉还不算是什么坏心眼儿的人,性情嘛,也可以称得上温和了,毓宁嫁过去,只要她立起来,与婆母相处应当是吃不了亏的。”
陈婧姝不愧是大家出身,说话间也多少考虑到了些这是小姑子的未来婆婆,留了几分体面,甚至还称了一句“夫人”,日后总归是少不了来往的。
沈文晖也将其中意思听了个明白,肉眼可见地便松下了一口气,不管卢明浩的姨娘以后的姿态会强硬些还是更加软弱,他在乎的永远只有一个,自家妹子莫要吃亏便好,至于名声,那些都是华而不实的,还不如真切过得好来得实在些呢。
“对了,我瞧你那日脸色不大好,怎么,是老师责骂你了”陈婧姝语气之中多了几分调侃,却也下意识地否认了这种可能性。
不说别的,自家夫君的老师虽说一年到头总是在松山书院呆着,不常留在京中的府邸里居住,可太傅府的管家也没少往家里跑,为的就是专程送一些老师检查夫君书册这项任务完成情况的信件来。
若不是对这个弟子上心,谁有那么多精力,还去管一个已经入仕的弟子有没有落下学习任务呐如此一来,却是让她对于那日所发生的事情愈发好奇了,究竟是什么事情,才能够引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夫君那般情状呢。
沈文晖默了片刻,他向来是习惯于什么东西是藏在心里头的,只因为他比谁都要清楚,说出来与否都改变不了什么,甚至也只会为家里人徒添烦恼罢了,因而很少有这般强烈地想要将心中藏着的话吐露出来的的时候。
“我先前有同你提起过吧,老师收了五个弟子,大师兄、二师兄各自回乡教书育人,做了书院教渝,三师兄便是外放回京、现任太常寺少卿的冯师兄了,四师兄还在外放。
那日我去老师府上送节礼,也碰上了冯师兄一家人,翰林院和太常寺隔了大老远,我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师兄了,便和老师、师兄多聊了两句,本也没想多呆,因着还要叙话便留下用午膳了。
席间,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冯夫人一直在若有若无地针对我,对我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敌意,这也不是我第一回有所发觉了,只是,这是冯师兄的夫人,我若是点出来,势必要引得老师和师兄不快。
直到席间老师偶然说到,半年前京中出现了一名大善人,愿倾家财送育婴堂的孩子们去上私塾,以后也好搏个出路,他便说自己孤身一人,既无家室也无子女的,百年之后也定然要效仿那位善人的做法,给更多的孩子一个希望。
冯夫人闻言便失手打翻了手中的碗碟,还推说自己身体不适,可眼中却是惊惶一片,联想到老师说的事情,我便大概明白过来了,大抵上她是以为日后会由冯师兄来为老师养老送终,理所应当地,太傅府的家财便应当归于冯府吧。
抱着这种想法,对于我这个得老师心意的意外变数,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不言而喻,我也总算是找到了这股莫名其妙的敌意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