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连环杀手棋局》的讨论度, 加之《狂欢之王》完全是无缝连载, 新一期的《海滨杂志》给了玛丽新故事诚意十足的版面。
故事一开始,路德侦探在接到副局长的邀请后直接来到了巴黎,火车刚刚停下,他还没来得及把行李箱拎下来, 无数记者便一拥而上, 围住了他。
菲利普.路德被这幅架势吓了一跳,更夸张的是还没等侦探搞明白记者们是来干什么的, 几名年轻警探就吹着哨子追了过来, 摆出了护送大人物的姿态把路德恭恭敬敬地送到了专车上, 载到了酒店。
老实说,路德虽然是英国大名鼎鼎的侦探,但他还真没受过这样的礼遇。事态反常,叫路德在既没见到委托人, 又没接触到案件之前就隐约意识到了有问题。而第二天的报刊报道, 更是映证了这点。
他拿起报纸, 头版第一页上就挂着名字——《菲利普·路德为<蒙娜丽莎>盗窃案到访巴黎!》, 然后配图一张火车站的抓拍照片。
路德很是无语。
他定睛一看, 接着在头版新闻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了案件相关的名字。
"马戏团老板普鲁托对于路德的到访表示无所畏惧,"记者写道, "他放言即便是菲利普·路德,也不可能阻止他将《蒙娜丽莎》从卢浮宫博物馆中拿出来展示给大家。而换个角度看, 连大名鼎鼎的菲利普·路德都被马戏团的案件吸引过来了,难道居住在巴黎的市民们, 不应该看看他到底打算怎么做,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将《蒙娜丽莎》真的拿到马戏团表演中展出吗?"
路德:"……"
侦探顿感好笑,同时也感觉自己是被骗了。
这还没见到最近事件的矛盾中心呢,他本人已经被拿出来当宣传材料了?
到这个地步,在尚且没有接触到案件的任何细节前提下,他已经在心中认定所谓的盗窃案实属子虚乌有,完全是马戏团老板普鲁托为了宣传自己的马戏团表演,从而放出的假消息罢了。
因此,在见到警察局的副局长、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见到马戏团老板普鲁托时,路德的态度极其冷淡。
与之相称的,则是老板本人的热情。
"路德侦探!"
路德来到马戏团,普鲁托迎面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无比亲切地套起了近乎:"早在伦敦巡演时我就想找时间见一见你,没想到当时没了机会,在巴黎我们终于相见了!我一直在等你,再不来的话恐怕就晚了!"
路德挑眉:"什么晚了?"
普鲁托:"自然是《蒙娜丽莎》被盗窃团伙盗走。"
路德一凛:"盗窃团伙,你的意思是说,想偷《蒙娜丽莎》的不是你。"
马戏团的老板失笑出声。
他笑吟吟地观察着菲利普·路德,这是老板普鲁托一贯的神情:态度亲切、眼神热情,仿佛把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都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般相待。因而在社会上,比路德还要著名的马戏团老板普鲁托虽然有着不太好的名声,但他身边的人却没有一个讨厌他的。
"你瞧,"老板说,"自从我把我要展出《蒙娜丽莎》的话放出去后,整个巴黎街头的警力加强了三倍,卢浮宫更是戒备森严,生怕我带着我的马戏团成员们变个戏法,就把达芬奇的画作偷了出来。"
"所以……"
在普鲁托的暗示下,路德大概懂了。
"巴黎政府加强了警力,假设真的有盗窃团伙想去偷盗《蒙娜丽莎》,也绝不会在这段时间动手。"
"是这样没错,"普鲁托点了点头,"但凡稍有智慧的人,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机自投罗网。"
"那么,你是怎么知道有人要偷画,还一定就是《蒙娜丽莎》?"路德问。
普鲁托双眼一亮。
"这个故事。"
他退到了马戏团早已搭建好的舞台中央,衣冠楚楚的马戏团老板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对着菲利普·路德深深鞠了一躬:"你也算是非常幸运,侦探,有幸来观赏我们为巡演谢幕和提前排练的最后演出。"
马戏团老板的话音落地,整个舞台蓦然亮了起来。
呈现在菲利普·路德眼前的,是一场盛大的、精心准备过的马戏表演。路德并没有因此而惊讶,相反地,他在音乐响起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普鲁托马戏团的谢幕表演是什么。
这正是一场反应这次盗窃案的表演。
表演的一开始说明了马戏团停留在了意大利的第三站,他们在佛罗伦萨。马戏表演一如既往的成功,欢乐与热闹的气息点燃了整个古朴的城市。随着老板普鲁托的名字登上了报纸头条,他的一位旧友也因此找到了他。
自十九世纪开始,不少意大利人相继来到美国,意裔的移民问题,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不少文学影视所反映。而在当下,普鲁托的这位朋友,正是年轻时随着亲人偷渡至美国,想要发发"淘金财"的意大利人。
可惜的是,这位旧友好吃懒做、偷鸡摸狗,在美国活不下去,又灰溜溜地回到了祖国。没想到的是他回家后却机缘巧合加入了当地的帮派,混的风生水起。
他找到普鲁托,与其说是叙旧,不如说是炫耀。非要拉着普鲁托喝酒不可,喝多了还直言他的马戏团不过是些拿着畸形怪物诓人的把戏,甚至要马戏团中美丽的空中飞人女郎过来陪酒。
饶是八面玲珑的普鲁托也免不了拉下了脸色,酒局以争吵结束,帮派分子离开时愤愤说普鲁托根本看不起他,现在看不起,等几个月后他和他的兄弟们"做了大事情",他会后悔的。
两个人不欢而散,第二天这位意大利人便把醉酒时的豪言壮语忘了个精光。他照常出门,找到自己的朋友,策划起他们的"惊世大案"来。
是的,正是这位意大利人想要和他的同伙们去偷《蒙娜丽莎》。
醉生梦死、无恶不作的盗窃团伙根本不懂《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只是听说达芬奇这位意大利画家的代表画作竟然摆在法国人的博物馆里,这可激发起了混混恶棍们的"爱国之心",非得要把它偷回来不可。
他们想的很简单,这是意大利人的画,自然要交给意大利政府。到时候政府为了表彰他们的赤诚"爱国心",怎么也得发点奖金什么的——要是没有,卖给国内收藏家也好。
说干就干,意大利人和同伙们策划好了案件,定好了大概前去巴黎的日期,正准备庆祝时,突然听到外面有声音。
他拿着刀冲了出去,却看到的是一位穿着简单马褂的中国人。
那时的中国仍然是清朝,梳着辫子的亚洲人在欧洲几乎是最为下等的存在。意大利人见他满脸惶恐的神情和唯唯诺诺的姿态,嘴里更是嘀咕着听不懂的外国话,当即心生厌恶。
他抓住了中国人,逼问了好久发现两个人之间根本语言不通,他压根听不懂意大利语,左右无法,便打了一顿,把人放走了。
然而他没料到的是,等到这位中国青年狼狈离开街道后,竟然脱下了脏兮兮的衣服,拐了个弯,回到了普鲁托的马戏团。
原来这位听不懂意大利语的中国人,正是马戏团的成员之一。他虽然听不懂意语,但有着过耳不忘的本领,竟然把意大利人和同伙们的发言一字不差地背诵了下来。
听到所有的内容后,普鲁托大惊:这人竟然想偷《蒙娜丽莎》!
并且马戏团巡演的最后一站正是巴黎,时间竟然也和意大利盗窃团伙定下的偷盗时间相同。
普鲁托陷入了犹豫之中:这就告发他吧,他们并没有证据,谁能证明这些话语不是一些醉鬼的戏言呢?要保持秘密吧,就算普鲁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的马戏团成员们也不会同意的。
最终是那位空中飞人女郎给了他灵感。